Tuesday, October 2, 2012

文章「增強判市能力的方法」的節錄與補充




本文節錄自潘玉琪先生在2012年8月11日信報刊載的專欄文章,因為此文所述的理念與筆者的理念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並有一些地方值得各位讀者借鑒。

(節錄文章部份以「」表示,而筆者的補充會以褐色字顯示。)

「投資方法種類繁多,工具亦五花百門。要穩打穩紮,可直接投資股票,資本豐厚可以大藍籌為主力,擁抱長線升值。小注怡情則可找二三線股作短炒一轉,享受其刺激快感;欲求本小利大,可利用各式衍生工具博個兩三倍回報。時間充裕可每日緊貼市場,只爭朝夕;工作忙碌可找緊機會,一月一次,各適其適。」

「能做到每日分秒也緊貼市場走勢,對每一則消息皆作深入分析,有這種投資態度,絕對可算得上是勤力的投資者;... 可是能藉此而經常戰勝市場的,卻又真的寥寥可數。究其原因,其實是目標及方法不明確所致,引致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及金錢,...」

「但無論喜好如何,所有投資決定必是基於投資者當時對未來市況的估計及判別。因此可以說,要投資有所收穫,個人判市能力始終佔着一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實中,市況多變,走勢難猜,同一段走勢,即使學識相若的兩個人,利用相同分析工具,對市況解讀亦各有不同。」

「長線而言,能把握經濟周期脈搏者更勝單憑判市觸角。因若能對中長線的經濟狀況有所體會,便能夠有效找出主導方向,對當時正以何種消息及數據主導着大市及股市的大方向,了解將會更為透徹。

中短線而言,單靠對大方向的了解仍未足以獲得成功,因當中出現的轉折繁多,時而上升時而下跌,能準確判別大方向,卻輸錢收場的,市場上亦比比皆是。只要當中出入市的節奏稍被打亂,失去信心後,要重回正軌亦非易事。
要重回正軌,除了要檢討方法真的符合市場運作之外,以大量過往市場數據對方法作出測試,從而增強信心,這亦是重要但不容易的。

「為了把握好出入市的節奏,技術分析的重要性便開始提升,透過不同的技術分析工具,投資者便能將出入市的訊號理性化,穩住炒賣的節奏,不致進退失據。

技術分析的興起,其實對投資者判別後市有莫大幫助,而且炒賣愈趨短線,技術分析的角色便愈見重要。

技術分折主要從三個角度出發以助判決,分別為價位、時間及成交。不同指標便利用此三元素形成不同的訊號,因此所有訊號皆為客觀,而不同訊號對大市走向的敏感度則各有不同,但亦各有盲點,在使用之前必先了解其不足,方能運用自如,不會被錯誤訊號所誤導。

例如移動平均線的雙線系統於反覆市況中訊號會被鈍化,或相對強弱指標於動力市況時亦會有較多超買超賣的假訊號出現等等。

既然不同的技術指標其敏感度各異,所以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利用多個技術指標作判斷,希望能得到多一點啟示。」
技術分析有助投資者決定入市時機,但亦有很多誤判情況發生,所以一定要以大量過往市場數據對方法作出測試,找出勝多敗少的入市時機、止賺和止損點,得到滿意的效果後才進行交易。

「其實筆者認為指標運用不宜過多,與其沉迷指標的數量,反而精於當中一兩個,效果會更佳。過多指標,會令到訊號絮亂,難以作出投資決定,到時反而被迫加入很多人為的判決,如此便會本末倒置,令客觀的訊號變成主觀的判斷。」
技術指標不能盡信,因為很多指標的表現受到不同參數 (parameters) 的設定所影響,而不同專家對參數的設定亦有各自的喜好,對盡信技術指標的投資者會產生混亂。

「筆者認為以形態作指引效果不俗,形態的形成是記錄着過去的時間及價位變化,當中留下了市場人士的足迹。因此運用圖表形態,會較容易取得大市當時走勢的初步印象。」
以形態作指引效果比指標好,因為沒有參數的影響,但誤判情況亦會時常發生,所以,如上所言,一定要以大量過往市場數據對方法作出測試,得到滿意的效果後才進行交易。

「... 但縱使有(回報更可達數倍之多的炒賣)要訣仍要配合實戰經驗,雖然利用技術分析有助時機的掌握,但臨陣時懂得處理當中變化,方能有成,否則亦只成了紙上談兵,到了危亂之時,卻不能作出正確決定。

要改善判市能力,較簡單方法可分析過往判市時留下的記錄,找出當時錯判的原因,判對時的理由,反覆檢討,如此有效的實戰經驗方能累積下來,收為己用。記錄愈詳細,效果便愈明顯。」

「同時,事後檢討多較客觀及冷靜,如此判市能力便能步步提升。方法簡單,但要做到持之以恒,必須有刻苦堅忍的心理準備,始終成功背後不能沒有汗水。」
要在投資市場長期賺錢,一定是一等一的高手,背後所付出的必然是不短的時間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短視和祇注重短時間內有回報的投資者,祇有祝他們好運。

關於「潘玉琪先生專欄文章的節錄與補充」概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