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金融經濟結構的一些基本常識(在2012年9月15日增訂)




市場 (Market) 的功能
  •  聚集買賣雙方的地方或平台;
  •  找尋可供交易的價格(即講價)。



市場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市場有股票市場、貨幣市場、農產品市場、和期貨合約市場(簡稱期貨市場)等;股票市場有上千成萬的公司股票交易,貨幣市場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相互兌換,農產品市場有不同的農產品買賣,而期貨市場有不同的期貨合約轉手。狹義的市場是可以在廣義市場裏直接交易的資產市場;在股票市場中,例如蘋果公司股票市場和長江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市場;在貨幣市場中,例如美元兌換人民幣市場和美元兌換港元市場;在農產品市場中,例如白米市場、大豆市場和小麥市場;在期貨市場中,例如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小型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原油期貨市場等等。

從操作層面來看,每個狹義市場都有它自身的運作方式和周期,即使港元與美元掛鉤,港元兌換美元的匯價都會有些差異,若牽涉的槓杆比率高,這些微少的差異都會引致不少的利潤或不菲的損失。所以要對任何狹義市場有十分充份的了解,勝算才會提高。
Top of the page 頁首



在2012年9月15日增訂
從市場角度來看,每一宗交易都牽涉最少一個買方和一個賣方,而每宗交易,在結算後,都會有人贏錢,有人輸錢,將所有勝方得來的數目和輸方得來的數目加在一起,總和就是零,這就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概念所要表達的,背後的意思有二:一、市場總會有贏輸,即我贏便你輸。再進一步推想,若大戶是贏家,那麼輸家必然是如你和我的眾多散戶,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市場險惡之根本源頭。所以,投資初哥一定要牢記這一點;若然沒有相當的投資功夫,就不要貿然入市,避免變成大戶的點心;二、任何交易本身並不會為整個市場,甚至整個社會,帶來絲毫的增值。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由於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簡稱期指)市場容許先沽後買,就以期指市場為例,交易員甲在20,000點將一張2012年9月合約沽給交易員乙,若該月期指結算於19,800點,交易員甲和乙仍未在結算前平倉,盈虧結果如下(設若每一點相等於港幣50元)。

交易員甲: (20,000 - 19,800) * $50 = $10,000
交易員乙: (19,800 - 20,000) * $50 = -$10,000

整體市場盈虧結果
= 交易員甲結果 + 交易員乙結果
= $10,000 + (-$10,000)
= $0

假設在該月期指結算前,交易員乙決定止損,在19,890點將合約沽給交易員丙,交易員乙平了倉(即達到了等量買賣的情況);若該月期指仍結算於19,800點,交易員甲和丙仍未在結算前平倉,盈虧結果如下(設若每一點相等於港幣50元)。

交易員甲: (20,000 - 19,800) * $50 = $10,000
交易員乙: (19,890 - 20,000) * $50 = -$5,500
交易員丙: (19,800 - 19,890) * $50 = -$4,500

整體市場盈虧結果
= 交易員甲結果 + 交易員乙結果 + 交易員丙結果
= $10,000 + (-$5,500) + (-$4,500)
= $0
明顯地,由於每宗交易的盈虧總和都是零,即使在任何一個市場所有交易的盈虧總和在結算時都會是零。

進階思考問題:

1. 公司A決定上市籌集資金,上市後由於投資氣氛熾熱,股價節節上升,曾持有該公司股票的和現持有的投資者都未有虧損,那麼,零和遊戲概念怎樣在這情況下運用起來?

2. 嘗試以羊群效應的概念解釋零和遊戲。
Top of the page 頁首
供應 (Supply) 與需求 (Demand)

「均衡價格 (Price at equilibrium)」在上圖的D和S交界之處

假設其它因素不變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若
  •  P 上升,促使 S 上升, D 下跌
  •  P 下跌,促使 S 下跌, D 上升


若果其它因素有變,例如有謠傳大米將會大失收,導致消費者要儲存大米而爭相搶購,那麼需求曲線會由D1變成D2,如下圖。
新的「均衡價格 (Price at equilibrium)」在上圖的D2和S交界之處


若果政府為了不讓米價暴升,動用國家糧倉增加大米供應,那麼供應需求曲線會由S1變成S2,如下圖。
新的「均衡價格 (Price at equilibrium)」在上圖的D2和S2交界之處


可影響商品和服務供求因素
  • 品味和潮流的變化(如服裝款式);
  • 科技發展導致嶄新產品或服務出現(如電子書籍和網上報紙);
  • 替代品的價格(如隱形眼鏡);
  • 季節性因素(如羽絨);
  • 政府政策(如引入大量移民導致食品價格和租金上升);
  • 突發事件(如天然災害令奢侈品需求大幅下跌);
  • 供求任何一方對價格變動的預期。

公開的市場絕對不是封閉的,一定會有外來因素影響供求,從而影響成交價格,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對這些外來因素有相當瞭解,甚至要每天留意相關消息,避免在錯誤的時機入市,減少損失。



在任何市場,所有成交都是一買一賣而成的。從成交的頻繁程度數量成交價都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例如藍籌股和莊家股的成交表現是絕對不同的,投資者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對市場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夠提高勝算。
Top of the page 頁首

貨幣 (Currency)
主要功能:
- 儲存財富工具
- 交易媒介
- 評估價值的單位
特性:
- 持久耐用
- 便於儲存
- 易於攜帶


貨幣供應的普遍定義:
M1
「包括日常流通及存放在持牌銀行通知賬戶中的所有鈔票和硬幣」,亦稱為狹義貨幣。

M2
M1 + 「包括儲蓄及存放在持牌銀行定期存款戶口的款項」。

M3
M2 + 「包括存放在其他財務機構的款項」,亦稱為廣義貨幣。
Top of the page 頁首
金融 (Finance)
主要功能是資金(金)籌集(融)。

直接融資(借貸)
貸方與借方直接進行金融交易,如向家人或朋友借錢。

間接/中介融資(股本籌集)
借方與貸方透過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和證券行)進行交易。


中介機構擁有規模效應(economy of scale)的優勢,亦承受了借方和貸方以下的風險
  • 信貸風險 借方無力償還
  • 流動風險 變現困難
  • 市場風險 資產價格變動
  • 營運風險 經濟週期和公司管理不善


流動性/流通性 (Liquidity)
變為現金(即折現)的能力。

影響因素:
市場深度
參予者越多,深度越高,而流動性越高。對證券和期貨市場交易有主要的影響,所以,新手看價,老手看量。

買賣差價
差價越窄,流動性越高。

交易所需時間
所需時間越短,流動性越高。

相對成交量
成交量越大,流動性越高。
Top of the page 頁首


影響金融市場的主要因素

  • 經濟狀況和主要經濟數據,如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 GDP)、用以量度通脹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 CPI)、失業率、國際貿易狀況等等。
  • 國家/政府政策,大致上有財政政策(關於政府的收入和開支)、貨幣政策(關於利率變更和貨幣供應)和其它相關政策(如強積金和資金出入管制)。
  • 突發性重大事件(任何事件足以令整個金融市場生態或投資者信心改變)。
  • 資金流向的預期(可以以銀行借貸利率和外幣匯率作為參考)。
Top of the page 頁首
通脹 (Inflation) 與通縮 (Deflation)
通脹是指物價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通常以月、季或年度計)持續上升,可分為需求拉動型通脹 (Demand-pull Inflation) 和成本推動型通脹 (Cost-push Inflation) 兩類。除此之外,即使未有通脹,普羅大眾對通脹的預期也會產生通脹,因為預期通脹來臨,群眾會預先購買,避免將來要付出較多金錢,當中有部份人會囤積居奇,製造短期價格上升,甚至暴升,以謀取短期暴利。

通脹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但筆者最喜愛的就是越來越多的貨幣,包括未有的貨幣,追逐有限供應的貨品和服務;未有的貨幣包括應收賬、信用額、和以『孖展 (margin) 』形式得來的貨幣。一般來說,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 CPI) 是衡量通脹和通縮的主要指標,但缺點是滯後;故此,有些市場人仕會以生產者物價指數 (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 PPI) 作為預示通脹和通縮的指標,但缺點是不十分準確,尤其是在滯脹的環境下,生產者要承受生產成本的通脹壓力,但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為免影響需求,不敢貿然提升製成品價格。


Hyper-inflation 即超級通脹。

Stagflation 即滯脹(低經濟增長和與高通脹同時發生),而stagnation 即經濟不景氣。

通縮是指物價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通常以月、季或年度計)持續下跌。以美國為例,若連續兩個季度錄得通縮,官方確認通縮勢成。若通縮勢成,消費者會延遲消費,而市面上消費亦持續疲弱。
Top of the page 頁首
經濟週期的四個階段


高峯 (Peak) 至萎縮 (Recession)
在這個階段,商業活動放緩(利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商業投資減少、工業產量下跌)。

萎縮 (Recession) 至低谷 (Trough)
個人消費減少、通脹下降、失業率上升。

低谷 (Trough) 至復甦 (Recovery)
利率下降、個人消費上升、置業個案上升。

復甦 (Recovery) 至高峯 (Peak)
經濟全面增長、通脹上升、家庭及商業開支上升、失業率下降、工業產量到達高峯。
Top of the page 頁首
風險 (Risk) 與預期回報 (Expected Return)
風險是泛指將來可能遭受的傷害和損失。預期回報是泛指在合理情況下將來所得的利益(如利息)。

任何投資市場都有風險和回報。通常預期回報越高,風險越高;預期回報越低,風險越低;但是亦曾經有預期回報低,但風險高的結構性投資產品,如 accumulator 和 decumulator。那麼,或者你會問,究竟有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工具嗎?若果天下間真的有這種投資工具,財雄勢大、一切講求利潤而運作成本高的金融機構,為甚麼不獨食自肥而要「益街坊」?所以,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場的金融產品,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是高回報而低風險的。至於該產品是高回報而高風險、低回報而低風險、抑或甚至是低回報而高風險,準客戶一定要在成為他們的真正客戶時要弄清楚,以免抱憾終生。

若果沒有回報,投資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大部分投資者皆着重回報的多寡,這是正常不過的。但過份着重回報,便會容易忽視當中的風險;較為誇張的說法,若祇談回報,不談風險,倒不如優先考慮打劫銀行、珠寶店算了。

金融機構為了推銷金融產品,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都會將回報放大和將風險縮小,投資者要小心。


要在風險和回報同樣高的市場勝出,重要的是勝出的次數要絕對多於失敗的次數,例如最少八成成功率。一旦遇到虧損,在風險越高的產品市場越要執行止損機制,風險無限的絕對要執行止損機制,以防遭到沒頂,輕則要在短時間內補倉,重則破產、情緒智商低的甚至輕生!

投資者面對的風險和成本一覽表
投資項目大型優質股三四線股恆生指數期貨
交易對手風險
企業營運風險沒有
價格風險
流動風險較低不定沒有
利率風險沒有/間接沒有/間接沒有
持有成本沒有至低沒有至低沒有
槓桿風險沒有沒有
投資項目樓房
(分期付款)
澳門賭場老香港
街邊字花檔
交易對手風險
企業營運風險沒有不適用不適用
價格風險沒有沒有
流動風險不定但需時不適用不適用
利率風險沒有沒有
持有成本高(如利息)不適用不適用
槓桿風險沒有 沒有

Top of the page 頁首
基本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 與技術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基本分析泛指一切影響資產價值的經濟、金融、和其它相關的客觀因素的評估。政治因素和突發的事件、災害不是基本分析的範圍之內。

運用基本分析有以下盲點
一、 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前景通常都會經過一番粉飾,甚至有失實的可能;
二、 基本分析祇能根據過往已知的事實和數據為依歸,得出的結論會因為有新的事實和數據公佈而需要大幅修改;
三、 基本分析沒有考慮投資者預期的主觀因素,如價格和成交量的變動,所以股價高低不在基本分析範疇之內。
一般而言,財務比率在基本分析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使用時要小心選擇適用的財務比率,避免被誤導,例如在分析存貨時,要注意過期、不合潮流和其它難以在短期內售出的貨品,避免與其它貨品混為一談。
Top of the page 頁首



技術分析是從過往價格和成交量的變動,試圖找出價格變動的規律和趨勢,而運用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便會按着這些規律和趨勢作出交易決定。

技術分析的成立,是基於以下假設
一、 過往價格變動的規律和趨勢會再出現(因很多投資者的行為並不輕易改變);
二、 一切從基本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會即時如實地反映在價格上(所謂有效率的市場);
三、 價格會跟隨趨勢移動。
運用技術分析有以下盲點
一、 若以上任何一個假設不成立,技術分析得出的結論亦會有所偏差;
二、 技術分析容易產生陷阱,令投資者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例如在流動性不高、或莊家容易操控的市場;
三、 若價格變動反覆不定,技術分析無法有效地找到價格變動的規律和趨勢。
四、 大部份技術指標和形態都在趨勢形成了一段時間後才會確定趨勢的建立,形成滯後,投資者未能以較佳價格入市或平倉。最佳例子莫如由不同移動平均線所形成的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可參考信報文章 2013年 7月 18日「『死亡交叉』再度誤鳴?」、和 2012年 3月 22日「恒指『黃金交叉』再次誤鳴?」。)。
一般而言,不同投資市場有不同市場行為,所以適用於某一市場的技術分析形態(如射擊之星、頭肩頂/底等)或指標(如若干天移動平均線〈即 n-day Moving Average,簡稱 MA〉、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即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簡稱 MACD〉、相對強弱指數〈即 Relative Strength Index,簡稱 RSI〉等),未必完全適用於另一投資市場

在運用任何技術分析形態和指標於長期投資操作前,務請運用大量過往市場數據去測試,避免「明天會更好,今天過不到」的情況出現。

相關文章

進階思考問題:由於公司研究部資源有限,不能同時提供一分鐘和五分鐘陰陽燭圖表,祇能二擇其一。你會怎樣選擇?原因?
Top of the page 頁首

市場預期 (Market Expectation)

從概念上看,市場預期可以說是沒有可研究的地方,但是在投資領域上,市場預期在任何金融市場上都無處不在,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市場等等,市場預期都會在任何時刻、任何市場發揮作用,一般投資者,尤其是散戶,都幾乎沒有可能捕捉市場預期的機會獲利。雖然要從市場預期的機會獲利甚難,投資者仍要瞭解市場預期的基本知識,以便瞭解自己的不足。

市場預期怎樣發揮作用?怎樣令市場複雜化,令一般投資者難以捉摸?以中央銀行減息為例,根據傳統經濟學理論,減息會令利息成本少了,刺激起工商業投資。另一方面,因工商業投資多了,就業便多了,甚至薪金也上升了,刺激起社會大眾消費【如下圖】。

但是,若市場預期這次減息是社會經濟變差的反映,擔心經濟會繼續差劣下去的話,工商界為避免虧損而減少投資,社會大眾要預備減薪,甚至裁員而要減少消費。明顯地,市場預期可以完全支持傳統經濟學理論,也可足以令這些理論失效【如下圖】,這亦是令現今投資市場變得複雜,和令現今大學經濟系教授不能成為富翁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市場預期既然可以在市場發揮很大的作用,市場大戶和莊家便會用盡方法,務求令市場投資者相信他們所散佈的消息是市場預期,達致上下其手的目的。一般投資者祇能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而判斷消息的真假,所以在這個險惡的金融世界中獲利,一般投資者除了每日要留意政治和財經消息,找出市場焦點以便分析之外,亦要鍛鍊自身的投資工夫,在勝算高而虧損少的機會出現時才入市。

至此,我們應該明白單是市場預期已經令投資市場變得極度複雜和險惡。若果仍未明白的朋友,都是少沾手投資世界為妙。
Top of the page 頁首
承下文章:金融經濟結構的一些基本操作概念

部份資料取材自:
  • 香港證券專業學會,「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卷七溫習手冊,2006年8月第1.5版
  • Investopedia.com


2 comments:

  1. 在2012年8月11日的信報文章「增強判市能力的方法」,是值得一讀的。簡單地說,作者潘玉琪先生點出了真正的投資者和投機者的一些共通點,試節錄如下:

    一、「所有投資決定必是基於投資者當時對未來市況的估計及判別。」

    二、「現實中,市況多變,走勢難猜,同一段走勢,即使學識相若的兩個人,利用相同分析工具,對市況解讀亦各有不同。」

    三、「長線而言,能把握經濟周期脈搏者更勝單憑判市觸角。」

    四、「中短線而言,單靠對大方向的了解仍未足以獲得成功,因當中出現的轉折繁多,時而上升時而下跌,能準確判別大方向,卻輸錢收場的,市場上亦比比皆是。只要當中出入市的節奏稍被打亂,失去信心後,要重回正軌亦非易事。」

    五、要「把握好出入市的節奏,技術分析的重要性便開始提升,... 炒賣愈趨短線,技術分析的角色便愈見重要。」

    六、「技術分折主要從三個角度出發以助判決,分別為價位、時間及成交。不同指標便利用此三元素形成不同的訊號,因此所有訊號皆為客觀,而不同訊號對大市走向的敏感度則各有不同,但亦各有盲點,在使用之前必先了解其不足,方能運用自如,不會被錯誤訊號所誤導。」

    七、「既然不同的技術指標其敏感度各異,所以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利用多個技術指標作判斷,希望能得到多一點啟示。其實筆者認為指標運用不宜過多,與其沉迷指標的數量,反而精於當中一兩個,效果會更佳。過多指標,會令到訊號絮亂,難以作出投資決定,...」

    八、「要改善判市能力,較簡單方法可分析過往判市時留下的記錄,找出當時錯判的原因,判對時的理由,反覆檢討,如此有效的實戰經驗方能累積下來,收為己用。記錄愈詳細,效果便愈明顯。」

    最後,這篇文章的網址如下(祇有信報網上訂戶才可讀畢全文):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476&cat_id=7&title_id=534671

    ReplyDelete
  2. 在2013年6月7日的信報文章「運用基本及技術分析進行投資及風險管理」,是值得一讀的。文章的網址如下(祇有信報網上訂戶才可讀畢全文):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726&cat_id=7&title_id=603888

    ReplyDelete